加熱器基本參數
1.1熱網換熱器2臺,加熱器材料:列管、管板、封頭為碳鋼,列管有約100根是不銹鋼,加熱器主要用于供熱。
1.2連續運行2年多,現場可見換熱器進水側列管內水垢厚度約為0.5~1mm,水垢跟隨水流動方向逐漸變厚,出水側列管,10mm水槍推進困難,水垢厚度大于3mm,封頭內側水垢厚度約為1~2mm。該換熱器效率應大幅度下降,嚴重影響換熱效果。
1.3水垢成分分析見下表;
列管內、管板及封頭水垢
2.換熱器清洗系統的設計
2.1熱網換熱器的通流截面積:兩臺加熱器換熱管的根數各為6500根,換熱管規格為Ф19×1.5mm,水流動方式為往返式,通過計算,每臺汽水交換器總通流截面積為0.36m2。清洗方式是逐臺進行清洗,因此,清洗通流截面為0.36m2。
2.2熱網換熱器化學清洗水容積:
每臺換熱器的水容積約為28m3,兩臺換熱器總水容積為56m3,臨時清洗系統水容積約為4m3,化學清洗總容積按60m3計。
2.3清洗泵的選擇
本次清洗擬選用清洗泵配套電機功率為18.5KW,清洗泵額定流量為100m3/h。清洗平臺配套水容積2m3的清洗箱。
2.4 清洗泵的出酸口用臨時管接在加熱器下部冷卻水進口管道上,清洗泵的回酸口用臨時管接在加熱器上部冷卻水出口管道上。
2.5將加熱器器的水側放空氣門引入到清洗箱中。
2.6在清洗箱中懸掛2個不銹鋼材質的腐蝕指示片,用以監測本次清洗的腐蝕速率。
2.7供水量應不低于100m3/h,應在就近位置取一路供水水源。
2.8清洗要求提供壓力0.5~1.3MPa、流量約為10~15t/h加熱蒸汽,應在就近位置取一路供汽汽源。
2.9臨時管道在安裝前,應仔細檢查,管道內應干凈無異物,臨時管道焊接應按照正式中壓管道焊接質量要求進行驗收。
2.10與清洗系統直接相連所有支路、儀表管、取樣管等均采用隔離保護措施,以防清洗液進入。
3.換熱器清洗工藝流程
3.1 水室內部檢查及壓縮空氣查堵:
3.1.1將每臺加熱器端蓋法蘭打開,檢查換熱管結垢情況,測定垢量。
3.1.2用無油壓縮空氣對逐根換熱管進行吹管查堵,應保證在清洗前被清洗的換熱管都處于暢通狀態。
3.1.3應在清洗前對加熱器水室端側進行人工清理。
3.2水沖洗
按照清洗系統圖安裝好臨時系統后,應先對臨時系統進行水沖洗,然后向加熱器慢慢注水,待注滿水后,加大沖洗流量沖洗整個清洗系統,直至沖洗水澄清基本無雜質。
3.3酸洗
5-10%硝酸+0.3-0.5%緩蝕劑+適量消泡劑
溫度:常溫
時間:6~10小時(具體時間由現場酸洗確定)
水沖洗合格后,建立清洗循環,向系統內加入緩蝕劑,控制其濃度為0.3-0.5%,循環半小時,待緩蝕劑分布均勻后,向清洗箱內慢慢加入硝酸,控制濃度進口酸度不大于10%,應觀察臨時管道壓力不得超過0.5MPa,保證酸液進入系統后的氣體排放暢通,根據泡沫大小加入消泡劑,酸洗時間約6~10小時(根據清洗現場酸洗除垢情況,可進行多次酸洗)。酸洗后期,若連續三次化驗全鐵和酸度基本不變,則可認為到達酸洗終點,可結束酸洗。酸洗過程中應保證排氣管處于開啟狀態。清洗過程中可以考慮切換系統反向清洗。
3.4水沖洗:
酸洗結束后,及時進水頂出酸洗液,沖洗后期應打開加熱器的水側放水門沖洗,沖洗至出水澄清,出水標準:pH≥6,水質澄清即可,沖洗合格后放掉加熱器的水。
3.5清洗廢液的排放:
清洗結束后,將清洗液排放至曝氣池,中和處理至PH值6-9。
3.6清洗結束后的工作:
加熱器放掉水后,打開封頭,進行人工清理,如有需要進行3.7,并檢查除垢情況。
3.7高壓水沖洗
打開封頭,然后逐根管道進行沖洗,保證除垢效果。
3.8化學清洗監測的項目
4.換熱器清洗質量標準
4.1清洗后的金屬表面應清潔,基本上無殘留氧化物和焊渣,不應出現二次銹蝕和點蝕,不應有鍍銅現象。
4.2用腐蝕指示片測量的金屬平均腐蝕速率應小于8g/(m2·h),腐蝕總量要小于80g/m2。4.3除垢率不小于90%為合格,除垢率不小于95%為優良。
4.4固定設備上的閥門、儀表等不應受到腐蝕損傷。
5.安全保證措施
5.1化學清洗前,由電廠和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清洗指揮組,負責化學清洗的指揮和聯絡工作。
5.2 清洗及化驗現場道路暢通,并有照明充足。
5.3 清洗期間,禁止在清洗現場進行其他工作,清洗現場嚴禁煙火。
5.4直接接觸酸堿人員應穿耐酸堿工作服,戴防護眼鏡。
5.5 清洗現場應接有工業水,并備石灰供中和用。
5.6 現場應備有防酸堿燒傷的急救藥品以及毛巾、藥棉等救護用品。
5.7 清洗期間現場應有醫務人員值班。
5.8 清洗期間需有檢修人員值班,對清洗系統進行維護和消缺。
5.9加酸階段應安排專人巡視管線,一旦發現泄漏或其它危險情況應立即通知清洗指揮組,以便及時處理,防止事故擴大。
6.換熱器化學清洗職責與分工
電廠方的責任:
6.1協調各有關單位,密切配合完成化學清洗工作。
6.2提供并指定施工場地、施工電源及水源。
6.3負責腳手架的拆搭。
6.4審核清洗方案,提供工作票的簽發。
6.5負責組織化學清洗中及清洗后的化學監督和清洗質量評定。
施工方的責任:
6.6提供化學清洗方案供甲方審核。
6.7清洗劑、清洗設備及配套管路、施工照明等檢修必需工具全部自備。
6.8負責清洗設備管路的接入與拆除,施工照明及相關電纜接入與拆除,臨時清洗系統接入材料施工方自備。
6.9 冷卻器端蓋拆、裝。
6.10負責熱網加熱器垢樣分析并負責化學清洗過程中的監測實驗。
6.11 負責提供化學清洗記錄,參加化學清洗后的質量評議會,并編寫化學清洗總結報告。
6.12負責換熱器化學清洗完后進行一次高壓水沖洗。
6.13負責換熱器清洗措施的編寫、技術指導,并在水、電、汽供給和排放基本沒影響的條件下,對清洗質量負責。
6.14 清洗工作結束后,盡快拆除臨時管道及設備,并盡快運回自帶全部設備、材料。將現場清理干凈。
6.15 負責提供化學清洗記錄,參加化學清洗后的質量評議會,并編寫項目總結報告。
7.換熱器化學清洗主要設備清單